2007年11月,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全体成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2020年6月9日是第13个国际档案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营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良好氛围,2020年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确定宣传主题为” 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感受档案新魅力“。
北京科技大学档案馆立足三全育人根本,践行档案见证历史,记录北京科技大学发展。本次国际档案日重点围绕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和协作扶贫等内容展出北京科技大学定点扶贫甘肃省秦安县的档案故事。
北京科技大学自2012年定点扶贫甘肃省秦安县以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决策部署,遵循“秦安实践出题,科大智库答卷”的基本逻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形成“以加强党建为先导、教育扶贫为主线、产业扶贫为主题、科技扶贫为支撑”的定点扶贫工作思路,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积极打造立体帮扶模式,助力秦安县2020年初实现整县脱贫摘帽。
秦安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也是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素有“羲里娲乡”之美誉,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全县辖17镇,428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58.52万人。经过多年脱贫攻坚,全县贫困人口由建档立卡初的18.1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3344人,贫困发生率由31.73下降到0.76%,贫困村由193减少到5个。
八年来,学校精心打造高校定点扶贫“秦安样本”,组织教职工到秦安县考察调研累计400余人次,先后选派挂职干部6人(副县长2人、第一书记4人)、支教研究生12人,投入帮扶资金9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培训基层干部2000余人,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次,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700余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600余万元。帮扶举措主要包括: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帮扶工作力量;实施教育扶贫,构建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开展产业扶贫,破解产业升级发展难题;加强科技扶贫,助推秦安乡村振兴战略;举办2018年大地湾文化与科技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年中国·秦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论坛等。
学校扶贫案例入选2019年“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学校获评2019年度“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学校秦安扶贫团队荣膺 2019年度“感动北科”新闻人物。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教育部网站、甘肃省脱贫攻坚动态,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平台对我校定点扶贫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报道。